2022年第24期:關于加強保護和利用民間館藏資源的建議
市政協(xié)秘書長曾克非反映: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要系統(tǒng)梳理傳統(tǒng)文化資源,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、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,、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”,。民間館藏不僅能較好地保存民族文化遺產,,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,,還能提升城市品位,,推動地方文化和旅游融合發(fā)展,。
我市歷史文化悠久,,民間收藏一直盛行不輟,,不僅建有湘西北最大的古董文玩市場,還形成了東方紅博物館,、石門縣逸邇閣書院等一批有特色,、有影響的民間文化陳列館,民間館藏資源十分豐富,。比如,,位于常德澧縣甘溪灘鎮(zhèn)甘溪村的溪上美術館,集建筑,、園林,、文博、民俗藝術于一體,,以展現武陵山脈民間文化為主,,被視為“民間藝術的大觀園”。其館藏的300多個古代儺戲面具,,屬中國現存古代儺戲面具中的精品,,與澧陽平原優(yōu)周崗遺址出土的6000年前的木雕儺面具遙相呼應,對探源長江文明以及華夏文明研究價值極高,。除此,,還藏有各種宗教繪畫,、造像,、雕板、建筑構件,、民間陶瓷器以及民俗日用器物,,展現了傳統(tǒng)社會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以及生活秩序,被譽為“一座現代文明語境下的中國傳統(tǒng)農業(yè)文明空間”,。再比如,,位于澧縣大堰垱鎮(zhèn)的同各農耕博物館,致力于收藏鄉(xiāng)土文化標識器具,,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,,從商周到明清、民國,,均有系統(tǒng)收藏,,共有各時代農耕稻作用具8000多件,,涵蓋26個門類、2000多個品種,。但受政策,、經濟等多重因素影響,目前還存在著資源保護不到位,、價值發(fā)揮不充分,、協(xié)同效應不明顯等問題。
為切實做好民間館藏資源的整理保護,、研究闡釋,、展示傳播工作,進一步拓寬“讓文物活起來”的路徑,,建議:
一是堅持管護并重,。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,加強行業(yè)主管部門,、當地黨委政府和民間收藏個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,,廣泛宣傳政策,充分聽取意見,,掌握個性化需求,,搞好正面性引導。
二是堅持分類施策,。按照因地制宜,、分類施策的總體原則,根據相關民間館藏的實際情況,,就如何加強資源保護和利用,,通過協(xié)商途徑,有針對性地研究措施辦法,,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,。比如,對同各農耕博物館,,可以采取與城頭山國家遺址公園合作,,通過租賃、回購等方式,,實現資源共享,、互利共贏。對民間博物館的建設,、藏品管理,、藏品定級、陳列展覽等業(yè)務方面給予積極指導和大力支持,,幫助民間博物館提高管理水平,。
三是堅持平臺協(xié)同,。按照政府引導、民間主導的方針,,借鑒“鑒寶大會”等模式,,適時組織舉辦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鑒賞活動,幫助公眾普及文物收藏知識,,積極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收藏理念,。
四是堅持資源整合。對一些有規(guī)模,、有實力,、有特色、有影響的民間陳列館,,可以作為旅游景點納入當地的旅游文化線路,,讓流落在民間的歷史文化資源“養(yǎng)在深閨有人知”,更多地擴大社會影響,、發(fā)揮社會價值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