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通訊:憶崢嶸歲月 惜盛世太平——井岡山紅色之旅有感
憶崢嶸歲月 惜盛世太平
——井岡山紅色之旅有感
李 旭
5月13日清晨7:00,市政協(xié)中青年讀書會15位會員在市政協(xié)機關前坪準時集合,,循著溫煦的晨光朝心馳神往的紅色搖籃井岡山出發(fā),,開始了為期三天的紅色教育之旅。為了緩解乘坐長途汽車的疲勞,,大家接力唱紅歌,、講笑話、猜腦筋急轉彎,,一路上歡歌笑語、歡欣雀躍,,歷時7個多小時抵達目的地也不覺乏累,。
三天時間,我們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,、烈士陵園,、朱毛舊居、造幣廠等地,,跟隨一幅幅舊照,、一件件文物,感受歷史的溫度,;我們穿著紅軍服重走挑糧小道,,追尋革命先輩的足跡;我們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,,回憶初心重鑄信念,;我們細細聆聽紅軍后輩講述家族的故事,用心體悟英雄的力量,。其中,,讓我感觸最深的有三個場景。
一是烈士陵園里的無名碑,。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的紀念堂瞻仰大廳陳列展示了100多位革命先烈的掛像及生平簡介,,吊唁大廳嵌刻了井岡山根據(jù)地周邊七個縣市壯烈犧牲的15744位烈士英名錄,望著整墻密密麻麻的烈士姓名,,不由地心頭一震,。要知道,,當年井岡山斗爭時期犧牲了5萬多名紅軍,留下姓名的只有這些,,因此,,瞻仰大廳中央矗立著一塊無名碑,以此來紀念不知名的革命烈士,。任何一場革命,,勢必有千萬將士拋頭顱灑熱血;任何一場革命的勝利,,注定由無數(shù)無名英雄共同造就,。雖然未能留名青史,但當塵埃落定之后,,那塊無名碑上紀念的英雄們的付出和犧牲已浸染革命的崇高,,他們化作保衛(wèi)國家保衛(wèi)人民的無形高山,將永遠被人們銘記,!
二是攀爬挑梁小道時氣喘吁吁,。挑糧小道位于井岡山西北面黃洋界下面,是當年紅軍戰(zhàn)士肩挑背馱糧食上山路線的一小段,,這條羊腸小道崎嶇陡峭,,現(xiàn)已鋪上混凝土塊,不平整但比以前好走多了,。爬山之初,,大家隊形一致,有說有笑,,漸漸地隨著路程的拉伸,,大家的步伐越來越緩慢,五步一停,、十步一歇,,隊員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開,最終花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登上山頂后都不想動了,。沿著先烈的足跡前行,,不免陷入對歷史的追憶和沉思,咱們輕裝上陣尚且步履艱難,,遙想當年紅軍挑擔背糧更是不易,。體驗戰(zhàn)爭歲月的艱辛,收獲盛世太平的感動,,心懷感恩,,砥礪前行,向著更堅強更美好的自己邁進!
三是江滿鳳說“我沒有文化,,我只能做清掃工”,。革命烈士江治華的孫女江滿鳳因親自唱響爺爺寫的紅歌,成為井岡山,、江西省乃至全國聞名的人物,。但她的身份,仍然只是景區(qū)的一名清掃工,。在她家境貧寒時,,她推拒了幾十萬的高薪報酬,免費為革命歷史影片錄唱紅歌,;當她出名后,,政府部門有意安排她進機關工作時,她婉言謝絕,,只因自己文化水平低,,不愿白占了好位置。她也許長得不美,,但她的歌聲清澈透亮,、直擊人心;她從小家境貧寒,,但她抵住誘惑,,堅持自食其力;她現(xiàn)如今開起了飯館,,當上了老板娘,,但仍然保留著清掃工的身份,。這或許是信仰的力量,,有信仰的人往往內(nèi)心堅定、踏實平和,!